一坐上車就睡,累瞭靠著車窗打個盹,這看似減少瞭旅途疲憊,卻帶來瞭許多安全隱患。本期特邀北京天壇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寶、心內科主任陳步星、中醫科主任樊永平,介紹乘車時睡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指導大傢該如何解決。

  不適一:左搖右晃,頸椎易錯位。在車上坐著睡覺,通常是低著頭或頭部處於“左傾右斜”狀態,此時隻要稍微受到外力刺激,尤其是車輛突然轉彎或急剎車時,頸椎極易受到損傷、錯位,原本就患有頸椎病的人,病情可能會因此加重。

  專傢提示:坐車時,首先要系好安全帶,頭部最好仰靠在座椅靠背上,以減少頸部不適。頸椎不好的人,建議買個頸枕,也可將吳萸子、白芥子、萊菔子、蘇子各60克混合,裝在3寸寬、8寸長的佈袋裡,自制一個頸枕,加熱後枕在頸部效果更好,不僅有助溫中散寒、通絡止痛,還可提神醒腦。如果坐長途車,應備些薄荷味口香糖、果丹皮等,一可提神,避免困倦,二可通過咀嚼動作,防止出現耳鳴、暈車、惡心等癥狀。

  不適二:半睡半醒,心臟現異常。一覺醒來,很多乘客會感覺心前區不適,表現為胸悶、氣短、壓榨性疼痛等癥狀,這是心臟功能性異常的表現,與乘車睡覺、久坐頸部肌肉僵硬、突然驚醒有關。

  專傢提示:坐車時,可在座位上做聳肩、按摩上肢等活動;也可以用梳子順著耳後向頸部反復按摩,兩側交替進行,可緩解疲勞、頭部及心前區不適。曾出現過心前區不適的乘客,可在出行前遵醫囑備好硝酸甘油或含有冰片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不適三:久坐不動,下肢會血栓。坐車時睡覺,身體幾乎不活動,下肢血液靜脈回流緩慢或不暢,使人醒來後常常感覺腿腳發麻、腫脹,嚴重的還會誘發靜脈曲張,甚至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血栓、腦血栓、心肌梗死等,危害生命健康。

  專傢提示:大部分下肢腫脹的人,休息或抬高腿部片刻,癥狀即可得到緩解,而單側下肢腫脹的患者,則應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需要及時就診。如果乘車時間較長,盡量不要穿緊身衣褲,以免血流不暢。旅途中還要多喝白開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幾率。此外,可以在座位上做以下幾個動作,保持下肢血液流通:1.彎腳趾。腳趾保持向內彎曲一會兒後,再將腳趾用力向上翹,並分開,兩個動作交替進行。2.踮腳尖。雙手放在大腿上,踮起腳尖,使膝蓋高於大腿平面,保持幾秒鐘,可有效收縮小腿肌肉。還可以抖抖腿,也能有效促進小腿血液循環。3.勾腳。雙腳平放於地面,以腳跟為軸,抬起腳掌,盡量向上伸展,直到腳腕微感酸脹。反復勾幾次,可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4.轉腳腕。兩腳平放於地面,抬起左腳,用雙手抱住左腿膝蓋,大腿放松,順時針轉動腳腕,兩隻腳交替進行,可促進腳腕處的血液循環。▲

  乘車防困小提示:

  1.用清涼油抹在太陽穴上。

  2.時常打開車窗透透新鮮空氣,保持頭腦清醒。

  3.吃顆巧克力,緩解腦缺氧。

  4.犯困時吃幾個芥末豆,可以提神。

  5.聽喜歡的歌曲,但不要循環聽同一首歌。

  6.和同車人攀談,娛樂心情。


Orignal From: 健康提示:坐車打盹傷心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x0z79592 的頭像
x0z7x0z79592

分享健康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