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元素有鈣、磷、鉀、鈉、氯、鎂、硫等7種。
常量元素在體內的生理功能有:
1.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如骨骼和牙齒等硬組織,大部分是由鈣、磷、鎂組成,而軟組織含鉀較多。
2.在細胞內體液中與蛋白質一起調節細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磷、氯為酸性元素,鈉、鉀、鎂為堿性元素),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
3.構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參加物質代謝。
由於各種常量元素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每日都有一定量隨各種途徑,如糞、尿、頭發、指甲、皮膚及黏膜的脫落等排出體外,因此必須通過膳食補充。對常量元素,許多國傢都制定有RDA(膳食營養供給量)或AI(適宜攝入量)。由於某些元素在體內其生理作用劑量帶與毒害劑量帶距離較小,因此過量攝入不僅無益而且有害,特別要註意用量不宜過大。
補充7種常量元素的食物:
1.補鈣的食物
乳類與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
豆類與豆制品: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幹、豆腐皮、豆腐乳等。
海產品: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
肉類與禽蛋: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松花蛋、豬肉松等。
蔬菜類: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
水果與幹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幹、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幹、花生、蓮子等。
2.補磷的食物
磷的豐富來源有可可粉、棉籽粉、魚粉、花生粉、西葫蘆子、南瓜籽、米糠、大豆粉、向日葵、麥麩。良好來源有牛肉、幹酪、魚、海產品、羊肉、肝、果仁、花生醬、豬肉、禽肉和全谷粉。一般來源有面包、谷物、幹果、蛋、冰淇淋、牛奶、大多數的蔬菜和白面粉。微量來源有脂肪、油、果汁、飲料、新鮮水果和糖。
3.補鉀的食物
含鉀高的食物有鮮蠶豆、馬鈴署、山藥、菠菜、莧菜、海帶、紫菜、黑棗、杏、杏仁、香蕉、核桃、花生、青豆、黃豆、綠豆、毛豆、羊腰、豬腰等。高鉀飲食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少或無尿,鉀不能及時被排出;休克或腎上腺功能不全等不僅不能補鉀,而且要控制鉀的攝入量。
4.補鈉的食物
谷類:全谷類、小麥肧芽。
奶類:各種調味乳奶。
肉類:鵝肉、沙丁魚。
豆類:紅豆、綠豆。
蔬菜類:深色蔬菜類(尤其是紅莧菜、綠莧菜、空心菜含量高)尚有紫菜、海帶、胡蘿卜、香菇。
水果類:香蕉、蕃茄、硬柿、芭楽、龍眼、香瓜、棗子、橙子、芒果含量最高。
別的:巧克力、可可、花生、瓜子、養樂多、堅果類及罐頭類醃成品。
留意:柳橙汁、無鹽醬油含鈉高不宜食用。
5.補氯的食物
食鹽、海帶及各類海藻、橄欖、茶等。
6.補鎂的食物
紫菜含鎂量最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鎂460毫克,居各種食物之冠,被喻為“鎂元素的寶庫”。其餘含鎂食物有:谷類如小米、玉米、蕎麥面、高粱面,燕麥,通心粉,烤馬鈴薯;豆類如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莧菜、辣椒、蘑菇;水果如楊桃、桂圓、核桃仁;其他如蝦米、花生、芝麻,海產品等。鎂有助於調節人的心臟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提高男士的生育能力。
7.補硫的食物
大多數的食物中都有硫元素,臨床上很少發現人有硫缺乏現象。
文/黃小龍
參考:
男子補鉀補出高血鉀 醫院緊急“報案”找病人 揚子晚報 2014年02月13日
Orignal From: 補充7種常量元素有哪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