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很多人選擇乘坐長途車或駕車回傢過年,但是專傢指出,乘車時難免會坐著打瞌睡,可能造成安全隱患。不僅如此,長時間乘車還可能出現不適癥狀。因此,本刊特別邀請北京天壇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寶、心內科主任陳步星、中醫科主任樊永平,介紹長途乘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隱患、不適癥狀以及相應的對策,指導公眾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回傢過年。
隱患一 頸椎受傷
1月6日晚,演員聶鑫結束一場戲的拍攝乘車轉場,因為太過勞累,上車後她就睡著瞭。豈料汽車突遇前方逆行車輛的撞擊,被反彈到電線桿上。正處於熟睡狀態的聶鑫猝不及防,造成第二、三節頸椎嚴重錯位。而同車的其他工作人員因為未入睡,在車禍突發時及時反應,隻受瞭些皮外傷。
■專傢提示:
長途乘車時,人長時間處於坐姿,加上車輛行駛中顛簸,容易使人疲憊困倦。同時,乘車時人們習慣閉目養神,進而打盹兒或熟睡。但是坐著睡覺極易傷害頸椎。人在車上坐著睡覺,通常是低著頭或頭部處於“左傾右斜”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隻要稍微受到外力的刺激,頸椎就易受到損傷、錯位,嚴重的還會損害神經;特別是車輛突然轉彎或急剎車時,更容易導致乘客出現頸部損傷,原本患有頸椎病的人甚至會加重病情。
因此長途乘車,應備些口香糖、果丹皮等,一是可以提神,避免困倦,二是咀嚼動作可以防止出現耳鳴、惡心等癥狀。
乘私傢車時,首先要系好安全帶;頭部最好仰靠在座椅靠背上,以減少頸部不適癥狀。頸椎不好者,建議買個頸墊戴上,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將中藥吳萸子、白芥子、萊菔子、蘇子各60克混合裝在縫制好的3寸寬、8寸長的佈袋裡,自制一個頸墊,若加熱後枕在頸部效果更好,不僅有助於溫中散寒、通絡止痛,還可提神醒腦。
隱患二 心臟不適
長途乘車一覺醒來,有人會感覺心前區不適,表現為胸悶、氣短、壓榨性疼痛等癥狀,經心內科醫師檢查,往往可以確診不是心臟病,心電圖檢查通常也正常。這是心臟功能性異常癥狀的表現,與乘車睡覺長時間處於坐姿,頸部肌肉僵硬壓迫神經節或頸椎病有關。
■專傢提示:
可以在座位上做聳肩、按摩上肢等活動;也可以用梳子梳理頭部,以緩解頭部的不適。用梳子把順著耳後向頸部反復做雙側按摩,可以緩解胸鎖乳突肌牽拉疲勞癥狀,緩解心前區不適。
曾經出現過心前區不適癥狀的乘客,在出行前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備好硝酸甘油類或含有冰片的藥物,以防急需。
隱患三 下肢靜脈血栓
在長時間乘車後,很多人下車時常常感覺腿腳發麻、腫脹,嚴重者不僅會誘發靜脈曲張,甚至會造成危及生命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血栓、腦血栓、心肌梗塞等。這是因為坐車時間過長,人的血液循環就不好,加之睡覺時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導致下肢血液靜脈回流緩慢或不暢,血流淤滯造成活化的凝血因子積聚,並不斷消耗抗凝物質,凝血—抗凝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靜脈血栓形成。
■專傢提示:
大部分下肢腫脹都是一過性的,休息或腿部抬高即可緩解。但對於單側下肢腫脹的患者,應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需要及時就診。長時間乘車盡量不要穿緊身衣褲,以免出現血流不暢。旅途中多喝白開水有助於減少血液黏稠度,降低發生血栓的幾率。如果乘車時間較長,可以試試在座位上做以下幾個動作,讓下肢血液流通:
彎腳趾 腳趾向內彎曲保持一會兒後,再將腳趾用力向上翹,並分開,兩個動作交替進行。
踮腳尖 雙手放在大腿上踮起腳尖,使膝蓋高於大腿平面,保持幾秒鐘,可有效收縮小腿的肌肉。還可以抖抖腿,也能有效促進小腿血液循環。
勾腳 雙手置於大腿上,雙腳平放於地面,以腳跟為軸,抬起腳掌,盡量向上伸展,直到腳腕微感酸脹。反復勾幾次,可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
轉腳腕 兩腳平放於地面,抬起左腳,用雙手抱住膝蓋,大腿放松,順時針轉動腳腕,兩隻腳交替進行,可促進腳腕的血液循環。(北京天壇醫院 朱麗麗)
延伸閱讀
乘車防困小妙招
⒈將清涼油抹在太陽穴上,這是最傳統的一招。
⒉咀嚼口香糖,最好是薄荷味的。
⒊和同車人找話題攀談,娛樂心情。
⒋時常打開車窗透透新鮮空氣,保持頭腦清醒。
⒌時不時吃顆巧克力,緩解腦缺氧。
⒍去超市買幾袋芥末豆,犯困的時候吃幾個提神。
⒎聽喜歡的歌曲或者電臺,但不要循環聽一首歌。
Orignal From: 春節回傢乘坐長途車謹防三大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