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現已是遍及全球的一種常見病,在歐美國傢,其發病率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我國無統計數字)。



  1、醉酒“窒息”最危險



  2011年12月23日,武漢一傢公司的文員小鐘參加單位年終聚會,喝瞭酒,後年輕人又轉戰酒吧,不知何時,小鐘歪倒在沙發上“睡著瞭”,散場時,卻再也喊不醒瞭。



  醫生診斷:小鐘系醉酒後嘔吐或痰液無法排出,阻塞氣管,窒息死亡。



  無獨有偶。2011年12月30日杭州某公司一部門經理在公司年終聚會上醉酒,後也因嘔吐窒息而死亡。



  他們為什麼會醉酒?為什麼會窒息死亡?



  原因是:酒精的化學結構為乙醇。在肝臟,“乙醇脫氫酶”能把乙醇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其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其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其中乙醛有毒,它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心臟、肝臟功能等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所謂醉酒,其實就是“乙醛中毒”。



  如果飲進瞭過量的酒,乙醛無法及時被肝酶代謝掉,就會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即“醉酒”。



  急性酒精中毒,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興奮期,表現為言語增多;第二階段為共濟失調期,表現為動作不協調、步態不穩;第三階段為昏迷期,表現為沉睡不醒。其中第三階段最危險,也最具有麻痹性。



  醉酒往往會嘔吐。為何?因為“乙醛”會刺激胃腸平滑肌,導致痙攣。再加上“乙醛”進入大腦,刺激嘔吐中樞,就會引起嘔吐。嘔吐是過量飲酒後的正常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自救的有效方法,因為嘔吐的直接結果,就是減少瞭酒精的吸收。



  但是,人在醉酒狀態下,意識模糊,無主動排痰能力,痰液或嘔吐物會阻塞氣管,導致窒息。因此,一旦發現醉酒者昏迷不醒,最好及時送往醫院。



  2、酒量大小有內因



  肝臟代謝酒精的兩種酶,其中“乙醇脫氫酶”幾乎人人都有,而且數量基本相等;但很多人卻天生缺少“乙醛脫氫酶”。



  為什麼有的人酒量很大?



  因為人體中這兩種酶的含量都很大,酒精迅速地被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體外瞭。



  但是,如果善飲酒的人,飲酒過多、過快,超過瞭這兩種酶的分解能力,也會發生醉酒。



  這類人過量飲酒後,臉色為什麼會發白?



  因為人過量飲酒後,血壓下降。機體為瞭維持正常的血壓,會使周身的血管和毛細血管收縮,從而保護瞭大腦和主要器官。這樣,勢必引起末梢血管血流減少,使臉色變得蒼白。



  臉色變白,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信號,或者叫做一種反應。如果此時,仍認為自己酒量大,還繼續喝下去,極易傷害身體。



  為什麼有的人“少飲輒醉”?



  原因在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喝酒瞭,乙醇變成瞭乙醛,但乙醛卻因肝酶的缺乏而代謝不掉,在血中積累,致人酒醉。



  這類人喝酒,為什麼容易紅臉?



  因為乙醛存留體內,刺激血管擴張,導致臉色及身體其它部位的皮膚發紅(如頸部),同時還會出現心跳加快、惡心等醉酒癥狀。



  3、紅臉人較易患肝病



  每年春節前後,是酒精肝、脂肪肝就診的高峰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節日期間的頻頻舉杯。



  酒精是如何傷肝的?



  乙醛會和細胞內的蛋白質結合,影響到肝臟細胞的運作,進而刺激機體免疫反應,攻擊肝細胞,造成肝臟細胞發炎。如果長期酗酒,體內的乙醛蓄積,最後將可能惡化為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研究發現:“乙醛脫氫酶”變異基因型攜帶者,因該酶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飲酒後血中的乙醛濃度比正常者增高6倍多;研究還發現,這類人若每月飲酒量超過3千克,發生肝癌的危險,是正常基因攜帶者,或不飲酒者的3.51倍。



  上邊已說過,“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型”攜帶者飲酒後,往往會出現:臉紅、惡心,心動過速,及神經系統癥狀,所以飲酒後如果有上述癥狀者,請戒酒,或盡量減少酒精的攝入量。



  4、酗酒影響後代大腦



  酒精很傷大腦,原因是,酒精是一種親神經物質,入血後,會很快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它是如何損傷大腦的呢?



  美國科研人員在新一期《自然·神經學》雜志上的報告說:“酒精成分即乙醇,被認為會改變大腦內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人喝醉後,通常感覺暈頭轉向,大腦好像不轉瞭,就是這個原因。



  酒精中毒引起腦萎縮,已成共識,發病機制不清。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如維生素B1缺乏或營養障礙。但也有人認為,是酒精對腦的直接損害,引起神經元脫失所致。



  還有文獻認為:酒精能溶解脂肪。人體各器官中含脂肪最高的是神經組織,而大腦居首位。長期慢性酒精暴露,神經元受損引起相應功能障礙是必然的。



  一項最新研究則發現,酒精損傷腦細胞:人飲酒時,體內甲硫氨酸的分解過程受到幹擾,導致分解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體內含量升高,而這一物質能損傷大腦細胞。



  酗酒的人還會影響到後代的大腦:有酗酒傢族史背景的少年的大腦內的扁桃核體積,比無酗酒傢族史者要小,顯然是基因變異所致。扁桃核是大腦控制情緒的中心。



  5、女性比男性易醉酒



  在性別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醉酒。為什麼?



  原因是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體內處理酒精的肝臟酶水平低。



  再則,看醉酒與否,主要看血液內的酒精產物含量的濃度,而女性的全身血量比男性要少,所以同樣多的酒,會使女性的血液酒精濃度比男性高。



  此外,雌性激素對乙醇脫氫酶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雌性激素水平升高時,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就降低。



  還有,人飲酒,一部分會在胃裡被胃酶分解,但女性的胃酶分解酒精的能力隻相當於男性的一半。



  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平均每天攝取20克的酒精,就可能導致肝臟發炎;而男性則可能要每天攝取30克的酒精,才會造成肝炎。



  6、藥、酒混搭引起中毒



  我國自古就有“酒不混飲”之說,為何?



  原因是白酒、葡萄酒、啤酒等這些酒的成分不一樣。白酒除少量的雜醇油外,主要是乙醇;而啤酒中含有肽及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物質等很多成分。其中有一些物質可以促進乙醇的吸收。



  再則,幾種酒混著喝時,容易造成乙醇與其相似的化學物質,如甲醇、丙酮等混合進入人體。



  此外,各種酒的酒精含量不同,一會兒喝啤酒,一會兒喝白酒、葡萄酒,身體對這樣的不斷變化也很難適應。



  如果藥、酒混用,就更危險瞭。



  武漢普仁醫院2012年元月1日收治瞭一例醉酒者,那位23歲的年輕人服用頭孢期間飲酒醉倒,送來時已經雙頰潮紅,意識模糊,情況十分危重。



  元月2日又收治瞭位老先生。61歲的張先生因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輸瞭幾天頭孢類抗生素,醫生叮囑他不能喝酒。2日傢庭聚會,他想,已停藥兩天瞭,應該不礙事瞭,哪知一口白酒剛下肚,馬上就感到頭暈胸悶、四肢冰冷、全身抖動。醫生診斷為:酒精遇到體內頭孢類藥物產生瞭中毒反應。



  容易導致“藥物醉酒”的藥物,包括部分頭孢類抗生素、咪唑衍生物、磺脲類及雙胍類降糖藥等,這類藥物中的特定成分遇到酒精時,會影響肝臟中分解酒精的酶的代謝,使人體加速產生醉酒乃至酒精中毒的癥狀,如惡心、嘔吐、頭痛、血管擴張等,嚴重時可誘發急性肝損害、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7、醉酒後平臥入睡易猝死



  李先生今年43歲,個子中等,身材微胖。上周他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喝酒,幾杯酒下肚後,他感到明顯的醉意。當他跌跌撞撞回傢後,立馬倒頭就睡。約1小時後,傢人想叫醒他時,卻發現他的衣服和被子上全是嘔吐物,推他也完全沒反應,於是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搶救。



  送至醫院後,該名男子的呼吸和心跳均已經停止,經醫生搶救後無效死亡。醫生指出,根據患者的衣物上全是嘔吐物這一跡象來看,他很可能是因為醉酒後平躺入睡,嘔吐物堵塞氣管,從而引起猝死身亡。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特需中心主任張雅君醫生強調說,人們在喝醉酒後,尤其在大醉後容易出現胸悶、頭暈、嘔吐等不適感。此時如果馬上入睡,且保持仰臥平躺的姿勢,嘔吐物有很大幾率反流至氣管,從而導致誤吸。當氣管嚴重堵塞後勢必會使患者因窒息死亡。因此,平時大傢在醉酒後入睡最好采取側臥位,這樣有利於嘔吐物引流,防止誤吸入氣管,使呼吸道暢通。



  由於醉酒後入睡很難始終保持同一個姿勢,睡夢中常常會無意識的變換體位,因此醉酒者傢人最好可以從旁協助以減少酒後危險事件的發生。例如可以給醉酒者解開衣服領帶、扣子和皮帶;輕輕抬起下頜,使其頭往後仰起,保持呼吸道通暢;調整為屈身側睡的姿勢。如果出現嘔吐不止的情況,還可以幫他們翻轉過身體,保持低頭趴著的姿勢,同時拍打其背部,使他們吸入氣管的食物殘渣順利排出。嘔吐完後,可用清水漱口,進一步清潔口腔。



  最後張雅君主任提醒說,醉酒後容易誘發很多意外事件,在此提倡大傢宜避免酗酒,尤其平時睡覺打鼾的人最好遠離酒精。因為他們的呼吸道本來就較為狹窄,加上酒精的麻痹作用,呼吸道可反復產生塌陷和阻塞。而酒後入睡會加重憋氣癥狀,一旦進入深度睡眠還容易有猝死風險。要真正遠離這樣的悲劇,提醒大傢宜規范日常的飲食起居,也許一次稀松平常的熬夜,一次放縱的酗酒,甚至是突然而來的情緒亢奮,都隱藏著猝死的可能。



 




Orignal From: 警惕貪杯致死必知七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x0z79592 的頭像
    x0z7x0z79592

    分享健康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