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2月17日電(記者 周潤健)根據《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2月18日20時2分迎來“雨水”節氣。專傢提醒說,此時節,氣溫雖然開始回升,但冷空氣依然活躍,晝夜溫差較大,公眾要註意防寒保暖。
據天文專傢介紹,每年陽歷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它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節,春風遍吹,冰雪融化,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意思是說,水獺開始捕魚瞭;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春雨的滋潤下,草木開始發芽生長。從此,大地萬物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雨水”時節正值早春,陰寒未盡,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冷空氣較為活躍,天氣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氣候多變。春寒雖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酷,但由於人們穿著的變化和心理上準備不足,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易感邪而致病。因此,人們在這個時節著裝要謹記“春捂”的原則,重點放在下半身的保暖,尤其是腿和腳。
另外,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不利。應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心靜平和、舒暢。
此外,在飲食調理上,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卜、甘蔗等。
Orignal From: 2月18日20時2分迎來“雨水”節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