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水水可養人,但喝湯卻不是越多越好。關於喝湯,你有不得不知的3個健康知識。養成健康喝湯習慣,不要破壞食物的豐富營養,才能使身體吸收更多有益成分哦~

  喝湯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1、“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保護消化道,降低消化道腫瘤的發生率。

  2、中途不時進點湯水也有益的。因為這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那麼對於喝湯容易有什麼誤區呢?怎樣喝才算健康的呢?下面就為大傢揭秘有關喝湯的3個健康小知識。

  1、吃肉喝湯兩不誤才營養

  常言道,“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瞭肉的鮮味,所以人們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裡去瞭,湯的營養比肉好。其實煲兩個小時以上的湯中,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還有95%的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 實驗發現,用魚、雞、牛肉等含不同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湯雖然看上去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湯裡的鐵質不足原料中的1/6,一碗骨頭湯的鈣質僅有幾毫克。而且吃渣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新陳代謝。 因此,隻喝湯不吃肉,隻是滿足瞭口感而已,而大量的營養成分還是在肉渣裡。

  2、不是人人都能喝濃湯

  “湯越靚,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堿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並非人人都能喝這些美味的老火湯,像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因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經過肝臟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因而過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湯的鮮美還與湯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關,這些都不利於糖尿病病情控制。

  3、煲湯過久,營養流失越多

  廣東人有煲“老火湯”的習慣,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所以,“老火湯”往往一煲就幾個小時。其實,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隻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熬湯時間並不是越久越好,一般來說1—1.5個小時就足夠瞭。可適量放入味精、香油等調味品,但不宜多,以免影響湯本來的鮮味。

  營養學傢認為,養成飯前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專傢們的研究還同時發現,那些常喝各種湯、牛奶和豆漿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所以喝湯很好,正確健康的喝也很重要哦~

Orignal From: 學學營養喝湯新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