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西施有一種“心痛“的病,每逢病發,便會用手撫胸,眉頭緊蹙,這種撫胸的病態,竟讓她的美麗增加十倍,引得本村的粗鄙女子也跟著模仿,因此有瞭“東施 效顰”這一成語。這個典故中所提到的這種“心痛”病,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從所捧的部位來看,大概就是現代人所稱的胃病。
西施也犯胃病?沒錯,不僅是西施,女性中胃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所以古人雲,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再加上現代的女性 喜歡吃零食,吃冷飲,還減肥,結果一不小心,就把胃搞壞瞭。對於胃病,大傢都知道三分治七分養的道理,但實際上因為胃痛也有寒熱之分,養的方法不對,同樣 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大傢都知道有些胃藥,有人吃後反應不錯,但也有吃過之後反而更嚴重瞭。為什麼?因為這些胃藥是針對濕寒的,是一味溫藥,寒瞭我用溫去驅。但很多人的胃炎往往是燥。這時候再用燥藥去治,能不嚴重嗎?
那麼,怎麼來區分胃病的寒熱呢?其實隻要留意日常生活細節,即可以粗略分辨。
平時經常有口幹口苦的、大便幹燥或排便粘滯不暢的,多為胃熱之人。這類患者應該註意清除腸胃濕熱,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羊肉不宜多吃,性熱壯陽的狗肉更應盡量不吃;
而如平時有比較怕冷的、冬天四肢冰涼的,主要在秋冬季節發病的,多數為胃寒;這類患者,則應該采用暖胃的方法,日常做菜時可以多用胡椒、生薑,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喝一種自制的飲料,什麼飲料,就是我下面要給大傢介紹到的丁香橘皮飲。要制作這種飲料,可取丁香3克,陳橘皮6克,於鍋內適量的水,放入丁香、橘皮,煎煮三十分鐘後即可飲用。
我的一位老朋友,有一天他打電話跟我說:“說胃難受得受不瞭,但醫院竟然沒檢查出是什麼毛病。我說:“你的肚子應該是涼的”。他一摸“果然不假”我說: “你那有我的東西,弄點薑水送下,半個小時以後就該好瞭”。結果半個小時後打電話來說:“我的胃沒事瞭。剛才去廁所便稀,下去以後都好瞭,”我給他的究竟 是什麼東西呢?就是這個丁香花,為什麼要用丁香花呢?由於丁香屬於溫熱性的藥物,食用後會在體內產生“熱能”,從而達到驅寒和溫補的效果。當然瞭,由於脾 胃虛寒的人,大多夾雜有濕熱、濕滯等濕邪之氣,所以我們這裡加入瞭既有溫補功效,又有化濕功能的橘皮,從而達到瞭除濕的功效,讓脾胃避受濕氣侵擾。
除此之外,取丁香3粒。薑汁10毫升、牛奶200毫升、紅糖適量;將丁香泡後以文火煎煮10分鐘,兌入薑汁、牛奶、黃糖等,對治療過食生冷所致的脾胃虛寒同樣有效。實際上,用帶著濃烈芳香氣息的丁香與雞鴨魚肉等做成藥膳,也都具有治療“胃寒癥”功效。
由此可見,丁香花就是胃寒癥患者的護身符,隻要善於靈活運用,養生方盡可信手拈來。
Orignal From: 丁香橘皮飲驅寒溫補暖胃養脾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