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愛吃零食的朋友,在大快朵頤的時候,可能曾偶爾將目光掃過那些精美的包裝,在一絲疑惑之後,繼續自己的美味之旅。讓他們疑惑的,往往是包裝袋上那些讓他眩暈的名詞,如“反式脂肪酸”。
這個因潛伏在人造奶油中,並且對健康有害的名詞,正在被人們所熟知。近日,中消協曾呼籲蛋糕店要標明奶油成分,讓大傢知道蛋糕奶油裡,是否含這種有害物質。
吃貨們很快發現,不僅是蛋糕中有“反式脂肪酸”,在夾心餅幹、蛋黃派、薯片等零食中,這種有害物質都在披著馬甲潛伏著。
吃貨們痛苦地發出疑問,難道這些零食都不能吃瞭嗎?營養專傢說,反式脂肪酸確實不能過量食用,但也不必太過恐慌,每日少食即可。
配料表上的名詞是有害物質的“馬甲”
“吃貨們請註意,你們以為反式脂肪酸隻有在人造奶油中存在嗎?翻開零食的配料表吧,如果上面出現氫化植物油、植脂末、代可可脂、食用植物油、植物精煉油等就意味著食品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上述名詞根本就是披著‘馬甲’的反式脂肪酸!”網友“羅羅莉莉的老公”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
“順手拿起邊上的蛋黃派一看,植脂末、植物精煉油全中啊!”網友“黑滴黑”說。
中消協稱,植物油經過氫化之後風味改變,更易塑形且保質期更長,但是氫化植物油脂在進行烘烤、油炸時,部分脂肪會改變為反式脂肪酸。但由於反式脂肪酸在人體內是完全不被接受的,過量食用會誘發腫瘤、哮喘、糖尿病或過敏等一些癥狀。如果懷孕期間婦女食用過多,也許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
配料表中成分多 暢銷零食紛紛“中招”
記者昨走訪多傢超市,隨機調查瞭面包、沙琪瑪、薯片、餅幹等13種零食,發現配料中都含有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成分。
一款“提拉米蘇”蛋糕配料表中,植物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赫然在列,配料表中的成分達19種,其中食品添加劑包含瞭16種,加起來一共有35種配料。
很多吃貨喜愛的巧克力威化餅成分也非常復雜,配料表中明確標註“代可可脂(含氫化植物油)”,配料也多達21種。而植脂末也成為瞭咖啡、奶茶、麥片等商品的“標配”,一款銷量非常好的速溶咖啡配料中,植脂末列在配料的第二位,括號中標註著“葡萄糖漿,氫化植物油,穩定劑”等成分。
記者還發現,不少零食也打上瞭“零反式脂肪酸”的標簽,可配料表中仍然可看到氫化植物油、植脂末的身影,一標為“非油炸、零反式脂肪酸”的薯片,營養成分表中列出脂肪含量13克,其中反式脂肪酸為0克。但在配料表中排在第二位的是氫化植物油,而這也是產生反式脂肪酸的元兇。
含量有標準 少吃危害不大
食品配料表中明明標註瞭能產生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還能標註為“0”嗎?
武漢協和醫院營養科專傢蔡紅琳解釋說,今年1月,我國開始實施食品營養標簽新國標,按規定,所有產品都要標註產品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如果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植物油或使用瞭含反式脂肪酸的物質,營養成分表中要標註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入量不能超過總能量的1%,按照這個標準,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克,即可標註為0。”蔡紅琳說,比如100克的餅幹中含有0.2克的反式脂肪酸,該餅幹仍可標註“零反式脂肪酸”,這表示該零食的添加量不大,在標準范圍之內。
專傢提醒,市面上,超過30%的派類點心,反式脂肪酸含量都在2%以上。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入量不能超過總能量的1%,即大約每天不超過2克。如果每天吃3個這樣的派,反式脂肪酸攝入就極易超標。“消費者也不要過於擔心,隻要控制好量,少吃一點,對身體的危害也不會太大。”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種化合物,各種烘焙食品和煎炸食品,如方便面、薯片、餅幹等,幾乎都藏有反式脂肪酸。
人類使用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氫化植物油與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穩定,可以使食品外觀更好看,口感松軟。反式脂肪酸會導致血脂升高,引起心臟病、冠心病等疾病。威化餅幹、夾心餅幹、奶油蛋糕、方便面等零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買食品前看配料表和營養標簽,植物起酥油、代可可脂、氫化植物油這些名字,都是反式脂肪酸的代名詞。
Orignal From: 油炸烘焙零食反式脂肪潛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