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傷於風,夏必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病瘧;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句話出自《傷寒雜病論》,說的是季候變化與疾病的關系。中醫認為,各個季節的主氣與人體五臟具有通應關系,如果不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就容易被邪氣所傷,還會影響到下個季節的健康。
春季多風,萬物復蘇,人體陽氣開始生發、生長。中醫認為,春主肝膽,因此在養生方面要註意保暖防風、顧護陽氣、養肝護肝。春季被風邪所傷,立即發病是感冒;如果當時不發病,風邪存留在體內,到瞭夏季會導致脾胃運化失調,消化不良,出現腹瀉。
夏季在五行屬火,對應人體的心。夏季心火旺盛,會出現心煩、失眠等癥狀。同時,暑是夏季的主氣,暑必夾雜濕。如果夏季被暑邪所傷,當時沒發病,邪氣潛伏在身體裡,到瞭秋季遇到秋涼,就會招致瘧疾,出現惡寒高熱、口渴欲飲,穿上衣服熱,脫掉衣服就冷,肌膚無汗,出完大汗燒才退。因此,夏季養心是關鍵,飲食宜清淡,註意靜心養神,保證充足睡眠,運動量不宜過大,適度防暑降溫,切忌貪涼,以免損傷陽氣。
秋在人體主脾,秋季被濕邪所傷,如果立即發病,會出現食欲欠佳、腹瀉等癥狀;若不立即發病,濕邪蓄於體內,日久鬱而化熱,等到冬季來臨,外寒內熱相搏,就容易傷肺,導致咳嗽等問題。因此,秋季養生調脾是關鍵。在飲食上,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冷瓜果,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
冬天是封藏陽氣的季節,以便來年陽氣的升發。如果冬季被寒邪所傷,當時未能發病,寒邪滯留體內,鬱久生熱,到瞭春季,就會導致溫病,出現發熱甚至高熱、咽喉痛、咳嗽等。因此,冬季要註意防寒保暖、保護腎陽,尤其是要做好前胸、後背、腰部及下肢的保暖;可多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牛羊肉;睡前用熱水泡腳,早睡晚起;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
Orignal From: 夏天不防暑秋天易高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