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服裝市場上湧現許多聲稱可以防曬的“防曬衫、防曬衣”,受到許多女性熱捧。可是這些衣服到底能否真的防曬?如何發揮防曬功能?專傢表示,防曬服裝雖有防曬作用,但並不比普通衣服有優勢,最好的防曬方式還是傳統的穿長袖衣褲、用防曬霜、打太陽傘等。
滌綸面料能阻擋紫外線
記者走訪瞭位於天河崗頂石牌東街的幾傢服裝店,每傢店都有店員向店內顧客吆喝“防曬衫!穿著不怕曬!”之類的話。這些“防曬衫”顏色明亮艷麗,質地輕薄柔軟,摸起來有些像針織衫。可是仔細觀察衣服上的標簽,並沒有標明類似防曬化妝品、防曬傘的防曬系數(SPF、UVA和UVB)或是防曬原理,多數防曬衫僅僅標著“100%滌綸”,價格則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記者向店員詢問時,多數店員都僅僅簡單地表示“這種材料(滌綸)是可以減少太陽輻射的”,當記者進一步問到具體防曬系數以及標簽的問題,她們也回答不上來。
在一些戶外運動服裝品牌專櫃,記者也發現不少防紫外線服裝,相比前面所看到的防曬服,這些運動品牌相比較專業些,標牌上都清楚地註明瞭服裝材質、防曬系數等相關參數。一位銷售人員介紹,衣服的防曬效果很好,就像太陽傘一樣,上面層塗抹瞭一層防曬塗層,在戶外運動能保護皮膚。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防曬衫/防曬衣”這樣的字眼,能出現數十萬條搜索結果,樣式材質和記者在實體店所見到的相近,價格上也同樣是十幾元到幾十元的低端價位。點開細看,發現這些網店賣防曬衫的噱頭大多都是:衣服面料是百分百的滌綸,滌綸面料能阻擋絕大多數的紫外線,有效減少太陽輻射。
按照防曬標準制衣成本高
記者瞭解到,實際上,我國對防曬產品早有標準予以規范。2002年我國推出實施《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2011年進行新修訂。其中規定:UPF是英文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的簡稱,即紫外線防護系數。隻有當產品的upf大於30,且uva透過率小於5%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防紫外線產品應該在標簽上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本標準的編號,即gb/t18830;2.upf值:30+或者50+;3。長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濕的情況下,該產品所提供的防護性能可能減少。
UPF值越高,就說明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但國傢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最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因為UPF大於50以後,對人體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國傢關於防曬品的標準屬於推薦性的、非強制性標準,一般廠傢不會花費較高的成本來增加特殊物質或者使用特殊纖維材料,也不可能專門去增加特殊塗層。但是如果要稱自己的產品為“防紫外線產品”,那就必須遵循這個標準。另外,由於多數防曬佈料是采用添加助劑的原理,所以佈料在多次洗滌之後,可能會造成防曬性能降低的情況,但這並不違反的相關條規。
防曬服作用並不大
防曬服裝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珠江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孫樂棟表示,有的會在服裝材料中加入一些化學成分,對紫外線有過濾作用。據廣東省服裝協會的專傢告知,特制的“防紫外線衣”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侵害。在炎熱的季節穿上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服裝,汗水會迅速由皮膚表面導出至織物表面,並很快幹燥,不再受到汗濕的困擾。不過孫樂棟也坦言,這些防曬服裝並不比普通衣服有更明顯優勢。孫樂棟說道,衣服的佈料空隙越小,隔離、阻擋紫外線的作用就越好,而且要有一定厚度,輕薄的材料起不到太大作用。
夏季要想達到好的防曬效果,盡量不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孫樂棟說,對於普通人群實際上我們傳統的防曬方式都已足夠用,包括塗防曬霜、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和太陽鏡、穿長衣褲等,若長時間戶外活動可考慮以上防曬方式結合運用,當然高溫作業者例外。夏季還可註意少吃感光食物(香菜、芹菜、韭菜、茴香等),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蔬食物,也有助減少紫外線對身體的傷害。至於曬完太陽,回到傢,孫樂棟表示,做簡單的皮膚清潔補水即可,可不必做過多的所謂曬後護理,因為我們的肌膚有自我修復能力,不要過多增加它的負擔。
Orignal From: 防曬衣真的防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