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盡量以後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紅蘿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將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纖維;另制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廣東口味的裹蒸粽體積龐大,內容豐富,每個約有3斤重,材料包括有糯米、金華火腿、叉燒、五花肉、咸蛋黃、栗子、香菇、蝦米、綠豆仁等,所以一個裹蒸粽約有1000卡以上的熱量,所以一定要數人分食才不會過量。
浙江口味的湖州粽,多半成長條型,有甜咸兩種口味,咸的是鮮肉粽,以糯米與五花肉所制成,一個約有400卡熱量,但是由於肥肉比例比較高,對於應忌食肥肉、高油脂的慢性病患都比較不適合;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棗泥甜粽,一個大約有600~800卡熱量,由於甜餡內含糖與油脂比例偏高,對於糖尿病人比較不適合。
對於一般人也會用來當正餐的臺灣肉粽又可分為北部粽及南部粽,北部粽是將糯米先炒過,再包入豬肉、香菇、蝦米、咸蛋黃等配料與竹葉中蒸熱,有點像是油飯,一個400克重的燒肉粽相當於 400~500熱量,口味、香味較重。至於南部粽是以生糯米混合花生,材料有豬肉、麻竹葉、香菇、花生仁、栗子、蝦仁、幹魷魚、咸蛋黃、糯米等,包在月桃葉中,再整串放進水中煮熟,由於料比較少,加上糯米不經過油炒步驟,所以熱量要比北部粽低,口味、香味比較清淡。
不過由於南部粽多半會灑上花生粉及醬料再食用,粽子中的花生與配料的花生粉都屬於油脂類,對於需要限制油脂的人要特別註意;至於裸粽因為體積小,餡料熱量較低,一個約250卡;堿粽也因體積小,每個不到200卡熱量,不過若是沾糖吃,熱量就會提高。
Orignal From: 包粽子謹記三少一多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