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到來,預示著草木凋零的寒冬即將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將要來臨。在春節前後的這段日子裡,千百年來流行著許多民俗講究,寄托著人們的新年希望,祈求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身體健康、闔傢平安,也隱含著中華祖先順應天地陰陽變化的古代智慧。



  民俗1臘八喝粥



  健康理念:冬日喝粥,暖胃暖身



  農歷十二月初八,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風俗,從此揭開瞭過春節的序幕。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寒冬臘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為瞭禦寒和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抵抗力,進食營養豐富、熱量較高又易於吸收的食品,是最好的養生選擇。臘八粥中大多是偏於溫補的食材,白米、糯米、小米、黃米、紫米等谷類可補養五臟、補益脾胃,紅豆、黃豆、黑豆等豆類可健脾潤燥、補血益氣,核桃仁、花生、紅棗、蓮子、榛仁等幹果可滋養肝腎、益智安神,慢火煮食則易於消化、吸收,熬好後再放入瓜子仁、松子、葡萄幹、白糖等,香甜糯軟,熱氣騰騰,喝一碗身上暖洋洋、心裡甜滋滋的,正是寒冷季節的補益佳品,尤其適合身體瘦弱、腸胃嬌嫩、懼怕寒冷的老人和小孩。



  要註意什麼?



  寒涼谷物少放或不放



  偏於寒涼的五谷雜糧如綠豆、薏米等要少放或不放,因為寒涼食物不適合在寒冬臘月大量進食。但對那些身體強健、素有內熱的年輕人或火娃娃們來說,少放一點寒涼的食材,配合大量的溫補食材,又有清除內熱的輔助功效。



  糯米不宜多放



  糯米過於黏稠,不利於脾胃虛弱的人消化、吸收。



  甜度不宜過高



  容易胃酸的人,可配吃些爽口的小咸菜。



  堅果需控制量



  堅果補腎健腦,適合生長旺盛的孩子食用,但細水長流才好,不宜一次吃得太多,以免引發內火。



  民俗2二十四,掃房子



  健康理念:灑掃除塵可防病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臘月三十除夕,灑掃庭院、居室,做個徹底的大掃除,是迎春日的慣常節目。灑掃除塵的習俗來自遠古的堯舜時代。



  其實,灑掃除塵就是大搞環境衛生。古人不清楚很多瘟疫、疾病是由身邊滋生的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發的,有時荒唐地用疫鬼、邪祟來解釋,而生活經驗卻告訴大傢,灑掃除塵是預防瘟疫、疾病的有效方法。今天,人們難得古人的冬季農閑,但在春節來臨之際,抽出時間做個徹底的大掃除,仍是明智之舉。



  要註意什麼?



  掃除時盡量減少灰塵飛揚



  不要讓孩子身處揚灰中,免得沾染有害物質。



  因為孩子活動多、出汗多,衣服上、皮膚上更容易吸附灰塵。



  不便清洗的物品拿出來透透氣



  一些平時不便清洗的物品如孩子的床褥、圖書等,可以拿出來吹吹風,或者放在陽臺上曬曬太陽,盡量不要留下清理的死角。



  民俗3掛福貼聯



  健康理念:驅逐害蟲



  節日裡戶戶張燈結彩,要在住宅的大門貼上紅紙黃字的喜慶春聯,剪出精巧的紅紙窗花貼在窗戶中央,或者幹脆在黃紙上寫個大大的紅色福字,倒掛在門楣、房脊、櫥櫃上,顯示福氣到傢,更添喜氣。



  古時候,流行黃紙朱書,富貴傢庭會用貴重的朱砂研墨來書寫、畫圖,因為朱砂顏色鮮明持久,還有安神定志、驅殺害蟲、發汗解痘毒的藥用功效,期望使瘟疫邪氣逃遁、傢人百病不侵。此外,民間還有插柳枝、佩桃符的習俗,也與驅逐害蟲、病菌的意圖有關。



  要註意什麼?



  不要盲目照搬



  古人推崇朱砂,視其為“藥中神聖”。但朱砂內含陰汞,火煉則有毒,必須謹慎使用,尤其要遠離孩子,不可盲目照搬。



  回歸自然最好



  為瞭孩子的安全,不妨回歸到自然生態的桃符、柳枝更好,因為桃木可辟邪氣,稱為仙木、“五木之精”,柳枝可祛風熱,稟春生之氣甚厚,二者無毒而具驅邪保健功效。另外,有些花哨的印刷裝飾品並不環保,不要讓孩子接觸太密切。



  點擊查看原圖



  民俗4燃鞭焚香



  健康理念:硝煙藥香可驅散病菌



  早年間,除夕之夜,全傢除瞭放鞭炮,人們還集中在房間裡,點燃皂角、蒼術,或焚燒傢中剩餘的陳年草藥,讓煙氣熏一熏,打幾個噴嚏或流幾滴眼淚,號稱可以躲避來年的疫氣。



  爆竹的硝煙或藥物的煙氣都有殺滅、驅散空氣中病菌的功效,尤其在冬季低溫環境中,效果更好。當然,現代生活中,有瞭消毒水、空氣凈化劑、紫外線消毒燈等便捷高效的新方法,不必再用煙熏的土辦法瞭,但適當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潔仍然不可忘懷。



  要註意什麼?



  放鞭炮以安全為上



  購買正規的產品,在指定的地方燃放,而且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安全的距離。



  最好使用環保、自然的清潔用品



  這樣的用品在屋裡使用比較安全。另外,最好在孩子外出時做房間的空氣清潔,避免殘留濃重刺鼻的清潔劑味道,傷害孩子嬌嫩的呼吸道。



  民俗5逛街玩耍



  健康理念:讓身體動起來



  中醫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春過後,萬物開始萌動,但生發之力不足,所以要適當增加運動,動則生陽氣,是很好的調節方法。民間傳統的各項春節活動,如大拜年、祭祀祖先、走親訪友、遊花市、逛廟會、鬧元宵等,就是調動大傢外出活動,正應瞭春陽發動。



  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更是閑不住瞭,放鞭炮,抖空竹,抽陀螺,騎竹馬,放風箏,擲沙包,彈彈球,學打仗,個個跑得滿頭大汗、小臉通紅。還有一個立春日打春牛的習俗,用黃土和泥,塑成耕地老牛的形狀,讓孩子們拿著柳枝使勁鞭打至稀爛,將春牛泥撒在屋簷下,寓意新年豐收、害蟲不侵。



  現在的孩子們電子遊戲多瞭,戶外活動少瞭,宅在傢的多瞭,結伴遊戲的少瞭。想想春陽的含義,想辦法做些調整吧。



  要註意什麼?



  衣著要上薄下厚



  初春時節,乍寒乍暖,衣服應該上薄下厚,以養陽收陰。天氣暖和後,要漸漸減衣,遇到春寒料峭,要及時加厚衣服。



  戶外活動註意安全



  春季要多做戶外運動,但要註意外出活動的安全保護,讓孩子平平安安。



  民俗6吃五辛發物



  健康理念:發一發可助春氣生發



  春氣初至時,萬物隨陽氣萌動的力量還不足,需要借助五辛發物的力量來生發。同時,經歷瞭一冬的棉衣厚服、肥甘溫補,體內難免會蘊積熱氣,也需要借力生發。因此,正月初一至十五,適宜吃些辛散發物來引導氣機發散。



  傳統上,成年人有春食五辛的習俗,進食蒜、蔥、韭、薤、薑等五辛發物,以助春氣生發,還可以呼朋喚友相邀喝點屠蘇酒、椒柏酒,暢行春氣,號稱:“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孩子不能飲酒,也不太能接受辛辣的氣味,可以給他吃些生菜、芽菜或者喝些清淡的粥類來達到保生發的目的。立春日有吃春餅的習俗,薄薄的面餅,卷上些清炒的豆芽、豌豆苗、韭菜、韭黃、春筍絲、雞蛋餅、瘦肉絲等,葷素搭配,既取瞭諸芽的升發之力,又有迎新之意,能讓孩子胃口大開。



  要註意什麼?



  選擇發物有講究



  春月所吃的發物,不是平常所說的魚蝦、牛羊肉等葷腥食品,這些雖有發散之力,但溫熱動火,反而容易導致積熱難泄,必須選擇清淡的菜芽、菜絲,才能發散、清火兩全。



  不同體質有不同講究



  有食積、內熱的孩子,通常口唇紅、手心熱、小便黃、大便幹等,要註意消導食積,讓大小便通暢。有些孩子汗孔緊閉,身上無汗,往往會加重體內的蘊熱,最好做碗香菜蔥白湯,讓他趁熱喝下,讓身上微微汗出才好。



  民俗7沐浴凈身



  健康理念:遠離疾病



  幹幹凈凈迎新春,當然還包括沐浴凈身的習俗。現在,城鎮的居住條件大為改善,沐浴已成傢常便飯,不再成為過春節的重要環節瞭。細細回味古人的生活習俗,沐浴不僅是凈身的簡單事情,還有很多講究在其中。除夕之夜,士族鄉紳要用枸杞葉煮水洗浴,令人皮膚光澤、百病不生,取意延年長壽。正月初一或立春日,要用青木香、蘭香、荊花、零陵香、白檀、白芷、橘皮等,煮成五香湯,給上學的孩子洗浴,舒發春氣,寓意學業有成、快樂成長。還有用葫蘆藤煎湯給孩子洗浴的,期盼他遠離痘瘡、麻疹等出疹性疾病。



  中醫的經驗,用辛香發散的湯水洗浴,有助春氣舒暢,確實可以減少或減輕一些病患。有條件的傢庭,不妨依照古人的做法試一試,給孩子來個香浴泡洗幾次,為節日增加點別樣的新鮮感。



  要註意什麼?



  藥液不要太濃



  給孩子洗浴準備的香湯,可選些辛香發散的藥物煮湯,也可選用一些流行的兒童香浴產品,浴水宜稍溫些,能發揮香散功效即可。另外,藥液不能太濃太烈,以免刺激寶寶嬌嫩的肌膚。



  沐浴後按摩全身



  香浴後還可再給孩子捏捏脊,做一做全身放松按摩,有利於他的身體健康。



  避免著涼



  洗澡的時候,最好在中午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洗,註意避風,小心著涼。



 




Orignal From: 解讀春節民俗的健康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x0z79592 的頭像
    x0z7x0z79592

    分享健康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