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種享受,它由我們體內的生物節律操控,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保護機制。但是為何有人睡醒後神清氣爽,而有人睡醒後疲憊不堪?下面,讓我們一同走近睡眠,瞭解其中的奧秘。
午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能夠在午飯過後打個盹,讓身體和精神得到休息,對於人們下午的工作和學習狀態是十分有利的。有一種說法是:中午不睡,下午崩潰。這足以看出午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程度。但是,也有人指出,午睡過後會感覺頭暈腦脹、疲憊不堪,因怕影響下午的狀態而不敢輕易午睡。 那麼,這兩種迥異的午睡效果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午睡效果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為午睡時間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高效能的午覺,一覺醒來倍感舒爽,那就一起來參透午睡時間的奧秘吧!
睡眠,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種享受,它由我們體內的生物節律操控,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保護機制。而睡眠也是有周期的,這個周期由大腦進行操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人們正常的睡眠結構周期分為兩個時相:非快速動眼睡眠期(NREM)和快速動眼睡眠期(REM)。NREM與REM交替出現,每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約歷時90~110分鐘,這兩種時相循環反復,預計每晚人體將經歷4~5個睡眠周期。
我們人體每一個睡眠周期中存在著不同的睡眠階段,而不同的睡眠階段就對應著不一樣的身體狀態。也就是說,在不同階段醒來,人們感受到的效果會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醫學上將睡眠周期分為五個階段,根據先後出現順序分為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其中,前四期屬於非快速動眼睡眠期(NREM)。下面,讓我們一同回顧人類睡眠的全過程。從你閉起雙眼昏昏入睡的時候,你正身處入睡期瞭。接下來,你開始進入正式睡眠期,而此時人們的大腦處於睡眠的過度階段較為警覺,容易被外界影響喚醒,故稱為淺睡期,歷時10~30分鐘。然後,人體進入瞭熟睡期和深睡期,這兩個時期大腦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逐漸加深,人們進入沉睡狀態,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甚至很難喚醒。至此四個階段共歷時60~90分鐘。隨後,人體進入瞭快速動眼睡眠期。因為處於此睡眠階段的人眼球會呈現快速跳動的現象,由此得名。研究顯示,快速動眼期人們的腦波與清醒狀態時的腦波相似,通常會伴有翻身動作,並且容易驚醒。而此期清醒過來的人們也表示,這時他們正在做夢。至此,一個睡眠周期結束,人們開始進入到下一個睡眠周期。
當然,熟識瞭睡眠周期的奧秘,我們不難想到,午睡並沒有充足的時間讓我們進行周而復始的周期式睡眠,那麼從哪個時期醒來就成為決定我們精神狀態的關鍵。根據睡眠規律,我們發現,一般人在入睡30分鐘後就進入瞭深睡眠階段,這時候正處於大腦抑制中樞神經的階段,腦組織中許多毛細血管暫時關閉,流經腦組織的血液相對減少,同時人體肌肉處於放松狀態,體內的代謝過程也相對減少。若在此刻醒來,人們大腦皮層的抑制尚未解除,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造成一時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從而出現周身不適、頭暈眼花、疲勞不堪的癥狀。這種癥狀短則持續幾分鐘,長則半個多小時才能消失。所以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10~30分鐘左右為宜。
此外,還有人會提到,持續90分鐘的睡眠醒來大腦同樣不會出現抑制中樞神經的狀態。這種說法是具有科學意義的,對於有條件的人們來說,中午上床進行舒適且長久的午睡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中午午休時間過長,勢必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質量,嚴重的還會導致失眠。如果這樣周而復始,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也是不值得提倡長期堅持的。
小編提醒您:午睡是一種高效率的睡眠機制,它屬於人們正常生物節律的需求。如果不是因為繁忙的工作、學習和緊張的情緒影響,或者由於茶酒之類的具有神經興奮作用的飲料所打擾,那就盡量保持午睡的這個好習慣。把握好時間限度,讓你一覺醒來重新註入生命的活力,開展下午高效能的學習和工作吧!
Orignal From: 午睡睡多長時間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