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深諳食粥養生之道,《紅樓夢》中提及的養生粥品數不勝數
●中醫推薦,吃粥能養胃健脾,確為養生佳品
●西醫提醒,老人長期吃粥,會導致咀嚼機能退化
秋冬又到瞭,進補該吃些什麼?“粥乃世間第一補人之物”!這是清代名醫王士雄對粥的贊譽。而在《紅樓夢》裡描寫瞭無數奢華宴會的曹雪芹卻深知食粥有益於健康,在書中的多個章節裡多次提及多種粥品,細究之下各有養生妙用。
如今天氣炎熱暫退,涼意漸濃,又正值電視劇《紅樓夢》熱播之際,聽聽專傢點評《紅樓夢》中人巧用粥品養生的做法,有意仿效的街坊不妨活學活用,根據季節和個人的身體狀況適當調整,趨利避忌,巧喝養生粥。
再現紅樓“粥場景”
寶玉酒後吃半碗碧粳粥
李嬤嬤因吩咐小丫頭子們:“你們在這裡小心著,我傢裡換瞭衣服就來,悄悄的回姨太太,別由著他,多給他吃。”……隻剩瞭兩個小丫頭子,樂得討寶玉的歡喜。幸而薛姨媽千哄萬哄的,隻容他吃瞭幾杯,就忙收過瞭。做酸筍雞皮湯,寶玉痛喝瞭兩碗,吃瞭半碗碧粳粥。
——摘自《紅樓夢》第8回
賈母獨享“金貴”紅米粥
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瞭半碗……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飯,賈母問道:“你怎麼昏瞭,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王夫人忙回道:“這一二年旱澇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交的,這幾樣細米更艱難瞭,所以都可著吃的多少關去,生恐一時短瞭,買的不順口。”
——摘自《紅樓夢》第75回
紫鵑為病重黛玉熬江米粥
紫鵑走來, 看見這樣光景,想著必是因剛才說起南邊北邊的話來,一時觸著黛玉的心事瞭,便問道:“姑娘們來說瞭半天話,想來姑娘又勞神瞭,剛才我叫雪雁告訴廚房裡給姑娘做瞭一碗火肉白菜湯,加瞭一點兒蝦米兒,配瞭點青筍紫菜,姑娘想著好麼?”黛玉道:“也罷瞭。”紫鵑道:“還熬瞭一點江米粥。”
——摘自《紅樓夢》第87回
養生貼士
貼“秋膘” 吃肉不如喝粥
時下已過中秋,趕上長假得閑,很多街坊又開始琢磨著該如何進補貼“秋膘”瞭。楊主任建議,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肉也吃得多瞭,不妨學學《紅樓夢》中人喝粥養生的方法,根據個人需要DIY一些應季的粥品來調養一下身子。特別是經常熬夜傷陰者,夜宵不如來碗粥,既可補益陰液,又能生津健脾胃。
“現在是秋季,可用一些百合、沙參、玉竹等潤燥養肺的食材入粥。”楊主任支招稱,過些天氣溫下降入瞭冬,就可以吃些溫補點的羊肉粥。至於熬粥的米,同樣可選粳米(大米、小米)或是糯米。不過,南方濕氣相對重些,脾胃虛、消化能力差的人,糯米不要多吃,以免吃多瞭太滋膩反而困阻脾胃運化。另外,平常喜歡吃用各種豆子、米和堅果熬制的雜糧粥的街坊,則應註意好用料的比例,建議不太容易消化的豆子和堅果別加得太多,粥也別熬得太稠,以免影響消化吸收。
粥品養生
專傢解讀
《紅樓夢》的主子像賈母、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個個錦衣玉食,嬌貴無比,自然連喝粥也是很有講究的。曹雪芹在書中多個章節提到各種粥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單味粥,如碧粳粥、紅稻米粥、江米粥;另一類是加瞭配料的臘八粥、鴨子肉粥、棗兒熬的粳米粥、燕窩粥。
大米、小米我們都很熟悉,而《紅樓夢》中的碧粳、江米、紅稻米到底是何物?其實,碧粳也稱京米,是清代專供皇室享用的優質大米,尤以形狀細長米色微綠、炊時有香的“玉田”品種為佳;而江米則是糯米,有白、黑、紅三種,紅稻米即是紅糯米。
用這些各式各樣的米來煮粥,從養生的角度來看又各有些什麼特色?常吃有何宜忌?中、西醫專傢一一解讀如下:
中醫:養胃健脾,喝粥最宜
“跟山珍海味相比,粥看似不起眼,但卻最能健脾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科主任楊小紅教授稱,明朝大醫學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粥就贊譽有加,稱其“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而清代醫學傢王士雄對粥更稱“粥乃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粥何以成為“補物”?楊主任解釋稱,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脾胃健旺則“百病除”。因此,即使是有能力錦衣玉食的賈府主人也對頗能養胃健脾的各種粥品偏愛有加。
在《紅樓夢》中,上至主子下到丫環,什麼人喝粥都很有講究,比如:“金貴”的紅米粥就隻由賈母獨享;一開始喝燕窩粥的林黛玉,後來病重反而隻“熬一點江米粥”;而丫頭們一般喝米湯。這些講究還有一定道理:
傢人為賈母準備的都是比較精致、適合老人傢養生特點的粥品,如鴨子肉粥能清虛火,對虛不受補的體弱者或老人最適宜;棗兒熬的粳米粥則能益氣養血,紅稻米粥也同樣能滋補氣血,對上瞭年紀,身體機能老化而氣血不足的賈母很有補益。
而襲人偶感風寒後吃藥發汗後感覺好些瞭,會吃些米湯來靜養。米湯跟我們傢常煮的稀粥比較接近。“可別小看米湯,趁熱喝能發汗,有去風寒的輔助功效。”楊主任說,其實米湯的營養價值也不低,特別是熬出來的那層黏稠的“粥油”,不但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很適合體虛的產婦或病人食用。
西醫:天天吃粥 咀嚼機能退化快
“自古有‘老人喝粥,多福多壽’一說。”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奇林教授指出,《紅樓夢》中的賈母在飲宴後經常會喝點粥確實很懂得養生,因為上瞭年紀的人消化系統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適當喝粥有助於消化。另外,老年人的咀嚼器官也退化瞭,有的甚至掉瞭不少牙,喝粥不用費勁嚼,確實也能省不少力。也正因此,不少老人喜歡上喝粥,甚至天天頓頓以粥為主食,越喝越瘦。
“但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長期光喝粥,不但熱量不夠,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李主任提醒說,賈母因為經常吃山珍海味,以致營養過剩,多喝點粥自然是好事。但平常過日子的老人傢卻不宜天天以粥為主食。因為,雖然人老瞭身體機能退化,但全身每天的細胞代謝仍需要不少能量和營養,光是喝粥恐怕難以滿足這種需要。另外,長期習慣瞭喝粥,不嚼就咽下去,咀嚼機能就會萎縮,退化得更快。因此,他建議因生病或其他原因需要長期吃粥的老人,盡量在粥中加點肉和菜,除瞭增強營養,還能增加咀嚼的機會。
另外,如何喝粥也有講究。有些人圖方便,一次煮一大鍋粥從早上喝到晚上。“這種做法十分不妥。”李主任建議,粥最好現煮現吃,不要存放過長時間,以免冷卻後水跟米分離,甚至變質。不過,趁熱喝粥也有個度,因粥有一定的黏稠度,煮熟後散熱不快,若馬上趁熱喝,易因溫度過高燙傷食道和胃。因此,李主任建議,冬天喝粥時,最好在煮後涼至30℃左右,夏天的話溫度則可更低,在15℃左右再食用也不為過。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胡瓊珍、孫健)
Orignal From: 秋冬進補山珍海味不如“紅樓粥” 但不易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