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此時也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進行養腎和調理的最佳時期,生活中除瞭在飲食上進行調理外,還可做適當的按摩,盡快恢復腎功能。
腎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我國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素問》中就闡述瞭人體衰老之原因:“腎氣衰,精氣虧,天癸竭。”並強調“腎氣有餘,氣脈常勇”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中醫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耳是“腎”的外部表現,“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廓較長。耳垂組織豐滿,在一定程度上是腎氣盛健的一種征象。
《內經》還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之地。”認為耳不是一個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經絡及五臟六腑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人體各器官組織在耳廓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一旦器官組織發生病變,耳上的某個特定部位(中醫稱之為“穴位”)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和反應,因此當刺激某個耳穴時,就可以診斷和治療體內相應部位的疾病。
一些有經驗的醫學專傢亦可以通過耳部皮膚顏色的深淺變化,有無凹凸變形、結節或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等協助診斷疾病。所以,經常按摩耳朵,可以健腎壯腰,增強聽覺,清腦醒神,養身延年。摩耳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擦擦”聲。每次20下,每日數次。隻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3、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復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4、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5、摩耳輪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如果發覺痛點或結帶不舒服處,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的可能,適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點消失說明局部病變有好轉。此法不拘遍數,做2~5分鐘,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應區。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Orignal From: 五步摩耳健腎養生療法 讓腎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