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報告三例NDM-1耐藥基因感染病例

  感染者為福建一位肺癌晚期老人,已經死亡;以及寧夏兩名低體重兒,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癥監護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插管、機械通氣等患者。

  本報訊(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易學鋒、梁寧)昨天,中國疾控中心通報,我國首次報告三例攜帶NDM-1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感染病例,其中一名病例已經死亡,主要死因為肺癌晚期。專傢指出,超級細菌不會攻擊普通人,也不會在普通人群之間傳播。如果人畜濫用抗生素的局面得不到控制,新的超級細菌仍將不斷出現。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感染

  “從全球范圍來看,超級細菌受害者主要是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住院病人和使用機械通氣、中心靜脈導管插入術治療的病人,普通人不是其主要攻擊對象。”

  廣東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所副所長鄧小玲博士指出,根據衛生部下發的《產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感染診療指南(試行版)》,產NDM-1細菌可能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癥監護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插管、機械通氣等患者。感染後患者臨床表現與敏感細菌無差別,但采用一般抗菌治療無效。

  鄧小玲指出,這次國內報告的三例病例中,福建攜帶有NDM-1耐藥基因鮑曼不動桿菌的患者,是一位83歲的老人。根據中國疾控中心通報的情況,該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為肺癌晚期,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在該患者病程發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確。

  而寧夏兩個病例分別為某縣級醫院出生的低體重兒,被檢出攜帶有NDM-1耐藥基因的屎腸球菌。兩名患兒均於出生後2~3日出現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癥狀,其中一名患兒還伴有缺氧表現,分別在住院治療9天和14天後痊愈出院。據悉,經隨訪,兩名患兒健康狀況良好。

  不在普通人群中傳播

  鄧小玲指出,低體重兒與晚期肺癌患者均屬體弱、身體機能差、易感人群,尤其是需進行氣管、輸尿管插管時,理論上存在被感染的風險。這些病人機體抵抗力較差,也表明此類細菌雖然耐藥性極強,但致病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市民無需緊張。

  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負責人肖永紅介紹,國外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某些臨床疾病已經治愈的出院患者仍可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但由於這類耐藥菌多為條件致病菌或人體正常菌群細菌,它們通常不會在社區環境內普通人群中傳播。

  目前,我國尚未發現因為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兩難困境

  有藥可治 副作用明顯

  《產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感染診療指南(試行版)》指出,產NDM-1細菌治療原則,要求根據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減少對患者的侵襲性操作。當感染患者抗菌治療無效,特別是碳青黴烯類治療無效時,需考慮產NDM-1細菌感染可能,應及時采集臨床樣本進行細菌檢測。醫院要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視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鄧小玲說,對患者而言,一旦感染“超級細菌”,並非無藥可治。研究者發現,“超級細菌”對替吉環素和黏菌素敏感。然而,治療“超級病菌”常面臨雙重困境:要麼無藥可治,要麼藥物比病菌還要“毒”。

  專傢呼籲,為避免出現更多種類的多重耐藥“超級細菌”,必須嚴控人畜濫用抗生素。(任珊珊)

  小資料

  NDM-1

  NDM-1的細菌對包括碳青黴烯類在內的抗生素也產生耐藥。目前此類細菌最早被報道的為肺炎克雷伯菌,於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發現,對所有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對環丙沙星也不敏感,僅對黏菌素敏感。這株細菌因患者可能感染地點而得名NDM-1。

  據印度、巴基斯坦、英國等開展的較大范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產NDM-1腸桿菌科細菌占所監測細菌的1.2%至13%,主要菌種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前者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後者是細菌性肺炎的致病因素。



Orignal From: 超級細菌不攻擊普通人 藥物治療副作用明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x0z79592 的頭像
    x0z7x0z79592

    分享健康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