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北方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因為炎熱的夏季易出現飲食不佳、體重減輕的現象。立秋後天氣轉涼,胃口大增,於是便有瞭吃肉食來補養夏季消耗,增強體質的風俗。



  過去,人們生活水平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人們為瞭彌補身體的勞損,煮肉燉雞,做些營養比較豐富的美食,以補養身體。這在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攝入不足的年代,“貼秋膘”是有科學道理的。當今,城鄉居民不僅解決瞭溫飽問題,很多人還出現瞭蛋白質、脂肪攝入量超標,因此“貼秋膘”一定要適度,以清補為主,葷素搭配,均衡營養。



  盛夏,人們多有消化功能減弱的現象,初秋若大量食補,會驟然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貼秋膘”要循序漸進,給胃腸一個調整適應期。



  秋季進補,首先要補充蔬菜和水果,每天應攝取300~600克。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在人體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們卻是調節身體氣血運行的關鍵物質。其次要補充五谷雜糧,每天根據運動量應攝取200~500克。人每天要通過五谷雜糧來補充人體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這是人體最經濟、最清潔的能量來源,建議細糧粗做,粗糧細作,粗細搭配。



  秋季“貼秋膘”,適當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也是符合人體需求的。推薦每天攝入動物蛋白100克左右,包括牛奶、魚、雞蛋、雞鴨肉、牛羊肉、豬肉等。




Orignal From: 貼秋膘要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x0z79592 的頭像
    x0z7x0z79592

    分享健康

    x0z7x0z795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