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中,我們總會面對矛盾的兩極,酸與堿、寒與熱、精與粗,葷與素、咸與淡、甜與苦、軟與硬……膳食合理、營養平衡的道理大傢都懂,但酸性食物有哪些?什麼體質該多吃堿性食物?如何分辨食物的寒與熱?食物的苦就是用口感來分辨嗎?其中的學問,您絕對有必要好好瞭解一下。
酸與堿:食物的酸堿,並不是憑口感,而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像橘子吃在嘴裡是酸的,但它卻是堿性食品。一般糧食類(大米、面粉、玉米等)、肉類(豬、牛、羊等)、禽類(雞、鴨、鵝等)、水產類(魚、蝦、貝等)、蛋類、花生、核桃、糖類、用谷物釀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紅薯、土豆、海帶、豆類、香菇、黃瓜等,含鉀、鈣、鈉、鎂等元素較多,則屬於堿性食物。酸性與堿性食物分別會給人體血液和體液帶來酸性或堿性傾向。在健康狀態下,人體內的體液一般呈弱堿性,如果攝入太多的酸性食物,就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形成酸性體質,容易患各種疾病;反之過多進食堿性食物會使人體體液偏堿,也不利於身體健康。據營養學傢研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偏愛酸性食物,雖然人體有自動調節酸堿平衡的功能,但是卻有限度,我們應在日常膳食中註意兩類食物的適量搭配,每天攝入食物的酸堿比例應該為2比8,否則,進食酸性食物過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為中和這些酸性物質,又必然消耗體內大量的鈣、鎂等堿性元素,而引起缺鈣等一系列癥狀,如皮膚病、神經病。
軟與硬:食物有軟硬之分,飯也有幹稀之別,吃什麼多一些才好呢?這要看一個人的體質及腸胃功能如何瞭。許多老人牙不好,吃軟的食物自然成瞭很多人的選擇,有人甚至覺得,老人吃的飯越爛越好,然而這卻是不好的習慣。老人的食物尤其不能做成送到口中即成糊狀的東西,否則容易造成咀嚼功能的喪失。如果老人的牙齒還好,可以遵循“早晚吃軟、中午吃硬”的原則。早晨時人的脾胃困頓呆滯,老人多會覺得食欲不佳,最好吃些稀軟食物,如菜泥、稀飯或果汁等。晚上吃完飯後,由於活動減少,也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軟食。中午或兩餐之間,可盡量進食一些硬的食物,以鍛煉牙齒的咀嚼能力,延緩老年癡呆的進程。這類食物包括堅果、新鮮脆嫩的菜莖、水果、油煎花生米、煮黃豆,或可以連骨頭嚼碎吃的小魚幹、脆生的醬菜和涼拌黃瓜等。但老人餐需要的硬度也不能和年輕人一樣,要比他們略軟一些,以吃到口中必須稍稍用力才能嚼碎為宜。還要視生活規律而定,最好還是軟硬相配而有所側重,享受美味佳肴。
葷與素:大量進食肉類給現代人帶來瞭許多身體上的不適和疾病,如膽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壓及肥胖癥高發等,由此許多人,特別是國外開始興起“素食”的生活方式。確實,葷食過多會給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多吃素食會促進酸堿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就是要避免肥胖,此外,素食還能養顏美容。但長期素食對老年人來說也是弊多利少的,素食者會使蛋白質得不到充分的供給,人體某些消化功能逐漸衰退,引起物質交換失調,導致疾病叢生,後果是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長期蛋白質不足,此外素食還是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專傢建議日常餐桌上應實行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葷一日素的飲食方式,隻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才是通往健康長壽之路。
寒與熱:食物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都可以入藥,並且具有寒、涼、溫、熱、平的性質。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隻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而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食物,屬寒涼性;能減輕和消除寒證的食物屬溫熱性。一般認為,寒涼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常用於熱性病癥。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於寒性病癥。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 因人的體質從中醫角度來說應以陰陽協調為好,因此日常飲食中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多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使陰陽相調和,才是健康之本。特別是某些患者更應註意食物的寒溫性,適當忌口,會更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如溫性食物有雞肉、鯉魚、芋頭、南瓜、辣椒、生薑、大蒜、韭菜、面粉、糯米、柑桔、柿子、李子、石榴等,羊肉、狗肉、胡椒、荔枝、菠蘿等則性熱助火;寒性食物有鴨肉、豬肉、海帶、田螺、竹筍、白菜、茄子、苦瓜、香蕉等;涼性的食物則有黑豆、黃瓜、芥菜、梨子、桃果、柚子等;平性的食物有雞蛋、食糖、番茄、紅薯、玉米等。
苦與甜:很多人都愛吃甜食,糖是人體代謝的主要能量來源。常吃甜食能補氣血,利於解除肌肉緊張,還有解毒作用。但食甜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和血液中膽固醇增加,使身體虛胖。尤其是青少年吃糖過多會影響其營養的吸收而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正常發育。但不吃糖也不利於健康,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一樣,都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而且糖也參與機體多種復雜的生理功能,糖的存在又是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必要條件,缺少瞭也不行。老年人要學會選擇甜食的種類。想吃甜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天然的甜味,比如石榴、蘋果等水果。不但能滿足您對甜食的欲望,其中的低聚果糖等糖類,還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也可適當選擇一些糖醇類甜味劑加工的食品,比如木糖醇口香糖等。它們的能量更低,引起餐後血糖反應也更低。但註意不要過量,否則會引起腹瀉。粗加工的糖類更好,比如紅糖就比白糖的營養更豐富。
苦味食品多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生物堿、甙類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作用。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生菜、萵苣、茴香、芹菜、苦瓜、蘿卜葉、香菜、苔菜等。在幹鮮果品中,有杏仁、黑棗、桃仁、薄荷葉、茶葉等。有些苦味食物隱藏在糧食和豆類食品中,有糯米、大豆豉、蕎麥等。另外,還有食藥兼用的五味子、蓮子芯等,用沸水浸泡後飲用為宜。五味子適於四季,冬春季飲用更好,而蓮子芯則最適於夏季飲用。
咸與淡:人體進食鹽分過少會影響身體健康,而食鹽量過高已被證明是高血壓、心臟病的高發病率的罪魁禍首。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應當在5-6克之間,這相當於20-30克醬油的含鹽量。為瞭自己的身體健康,請盡量少吃些鹽,但夏季因出汗會損失鹽分,可在其他季節適當多吃一點鹽。不過,一味追求飲食清淡也不利健康,飲食如果沒有鹽作配料,難以想象我們的口味會變成什麼樣,而且鹽的主要成分是鈉,有助於維持人體正常的血容量,控制人體細胞內外水分的流通,對於神經脈沖的傳導、蛋白質和糖的代謝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維持人體酸堿平衡和某些酶活性必不可少的物質。目前人們的食鹽量普遍過高,所以不管你已經養成愛吃咸還是愛吃淡的習慣,都要適當控制食鹽量。
Orignal From: 如何調和食物的矛盾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