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時節氣候由溫暖逐漸轉為炎熱,預示著夏季的臨近。所以在飲食搭配方面應該遵循著氣溫的變化,適當的偏向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生活傢特別推出“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養生”系列專題,幫你匯總那些繁瑣的養生知識,讓您科學調理身體,預防疾病,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春季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 》裡所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專傢表示,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薑等辛溫發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幹薑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苡米、黑豆等利濕之品;熱痹者一般溫熱之邪交織,飲食要求清中能利,而不宜用辛辣刺激之品。以下三類食物可以多吃。
多吃養陽蔬菜:
韭、蔥、蒜:歷代醫傢推崇的養陽佳蔬有韭、蔥、蒜等。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脾胃功能的作用。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大蒜辛熱,有解毒去淤之功,每天吃幾瓣大蒜,對預防春天呼吸道及胃腸道傳染病有良好作用。
多吃甘性食物:大棗、山藥:
中醫認為,春天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養胃、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胃,滋陰潤燥。
多吃當季蔬菜:
春天裡,新鮮蔬菜很多,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萵筍、芹菜、油麥菜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脾胃。
對過敏體質者,如有奶類過敏,則少食牛奶、羊奶等。少食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 、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Orignal From: 五一假期健康指南:健康飲食宜多吃這三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