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網訊(王艷 謝丹)11月14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倡導的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是由於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代謝功能缺陷所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癥。全球每8秒鐘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在我國,受糖尿病影響人群約有9300多萬,糖尿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湖南省長沙市四成中老年人因超重和肥胖成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約占95%。而在2型糖尿病眾多高危因素(如肥胖、遺傳、過多攝入碳酸飲料等)中,肥胖是世界公認的2型糖尿病重要危險因素。
市疾控中心2010年一項對於全市社區居民不同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抽樣調查顯示,該市35-65歲城區常住居民的超重率(體重指數IBM≥24)平均水平為34.4%,肥胖率(體重指數IBM≥28)平均水平為分別7.9%,也就是說全市城區居民中有四成中老年人因超重、肥胖而成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高風險人群(高風險人群判定標準附後)。
重視糖尿病“不典型”癥狀,有助早期發現糖尿病
糖尿病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多數市民在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這些糖尿病典型癥狀時,都會警覺是否該查一查血糖瞭。然而,並非每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都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糖尿病除造成直接的代謝紊亂外,還可引發一系列“不典型”癥狀,並可促發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彭元教授指出:很多糖尿病“不典型”癥狀,如:易疲勞、煩躁、視覺模糊,或是手足麻木與疼痛、皮膚刺癢、創口不易愈合、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等都是容易被市民忽視的“警示信號”。老年糖尿病患者還可能以慢性並發癥(如心腦血管事件等)為首發表現。不少患者針對自己的不適癥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皮膚刺癢自行購買藥物塗擦;創口不易愈合、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則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在集中精力“對付”這些癥狀時,糖尿病病情卻悄然進展,最終,不但這些“不典型”癥狀越來越嚴重,糖尿病的治療也因此延誤。
“因此,糖尿病的高風險人群,不論是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還是“不典型”表現,都要高度警惕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議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每年監測一次血糖,除進行常規空腹血糖檢測外,還應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必要時做糖耐量測定,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彭元教授強調。
“堅持運動,良好飲食”,健康生活方式減輕糖尿病危害
改善生活環境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維持健康體重,適量身體活動,可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應限制高糖、高脂食物,並減少食鹽攝入,不宜飲酒;堅持每周5天日運動30分鐘以上,選擇適合自己身體運動的方式如體操、舞蹈、健身、打太極拳、騎車、慢步跑或快走等。規律的體育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減輕體重,增強患者的體力和心肺功能。
◆相關鏈接:
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
在下列標準中符合一項以上條件者,即為高危人群:
1、曾有輕度血糖升高(IFG和IGT)者。
2、有糖尿病傢族史者(雙親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與超重者(BMI≥24)。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經分娩巨大兒(出生體重≥4kg)。
5、有高血壓(血壓≥140/90mmHg)和(或)心腦血管病變者。
6、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脂血癥(≥250mg/dl,即2.75mmol/L )者。
7、年齡45歲以上且常年不參加體力活動者。
Orignal From: 【專傢提醒】怎樣發現及早期預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