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有個‘菌’工廠”、“益生菌能改善腸道微生態”、“腸道健康直接影響人的壽命”、“很多疾病發生都與腸道菌群有關”……
在近日召開的“健康北京·名傢講堂——品質生活,腸‘釋’正能量”活動上,“腸道微生態”、“益生菌”等詞語成為大傢的熱議話題。活動當天,首都百位健康營養師和市民齊聚一堂,就如何保護腸道健康、夏秋之交腸道疾病預防、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等方面的內容,與臺灣陽明大學教授、被媒體稱為“便便博士”的蔡英傑老師展開瞭積極探討。本次健康活動由北京營養師俱樂部、多貝網、《健康時報》攜手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旨在促使公眾認識到腸道健康的重要性,瞭解益生菌能改善腸道微生態。據悉,活動後期,多位營養師還將走近市民和企業白領,向他們普及健康“腸識”,共享健康生活。
腸道健康更需要被重視
“你會重視皮膚健康、心理健康甚至頭發健康,但你會重視腸道健康嗎?”對於蔡教授的發問,現場多數人的回答都是“NO”。有數據顯示,僅39%的人群認為腸道狀況關乎身體健康,需要被重視[i]。
而多數人是在腸道疾病發生後才會意識到原來腸道也需要被“呵護”。當腸道問題發生後及時“撲火”可能會解決腹瀉、腹痛等“燃眉之急”,但對腸道造成的損傷已經形成,長期如此可能會誘發更嚴重的疾病。
“事實上,腸道健康應得到第一位的重視。”蔡教授認為,“腸道不僅負責營養吸收,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養分,同時它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但這一點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其實腸道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樹立正確的腸道保護意識,養成科學飲食習慣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細菌≠“壞人”,益生菌是腸道健康的守護者
提到細菌,你的腦海裡多半會湧現“壞的”、“疾病”等詞語。但蔡教授提醒:“切不能將細菌 ‘一棍子打死’。在每個人的腸道中都有一個龐大的細菌王國,這些細菌按其發揮的作用,可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在正常情況下,腸內菌群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與人體內部及外部條件息息相關,如年齡增長、不良飲食習慣、抽煙、熬夜、壓力大等因素,都會使腸內有害菌增多,如果出現腹瀉、便秘、腹脹等不適癥狀,可能就是腸內菌群失衡所發出的‘暗號’,要格外註意。因此主動攝取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可以增加腸內有益菌的數量,防止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
三大行動,讓腸道“逆生長”
活動現場,蔡教授為“腸囧族”們制定瞭腸道“減齡餐”:一是調整膳食營養結構,讓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進入每日菜單;二是保持規律作息和適量運動;三是每日為腸道補充適量的益生菌,說到益生菌,有一種適合全傢老少每天簡單攝取的好方法,那就是飲用諸如養樂多這類專門補充活性乳酸菌的飲品,特別在腸胃問題多發的夏秋交替之季,飯後喝一小瓶活性乳酸菌飲料,可以更好保持腸道菌群的平衡狀態,讓我們的健康防患於未然,這也正是如今廣為人們所認知和接受的“益生菌健康法”。
Orignal From: 三大行動讓腸道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