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吃得健康”逐漸成為老百姓購買食品的出發點。購物過程中,除瞭關註保質期外,人們更加註重食品的配料和成分。因此,標註“不含防腐劑”等字眼的食品更受大傢的追捧。然而,“不含防腐劑”的食品真就更健康嗎?
“不含防腐劑”卻可能添大量鹽和糖
近日,記者在走訪幾傢超市後發現,市場上有很多標註“不含防腐劑”的食品,包括果醬、果汁、泡菜、豆腐、魚罐頭、醬油等,如“丘比草莓果醬”、“樣得番茄沙司”、“樂天橙汁飲料”等產品。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標註“不含防腐劑”的產品較同類食品賣得更好。記者采訪瞭一位正在購物的女士,她說:“防腐劑不是對人體有害嗎?同類產品中,我偏向於買‘不含防腐劑’的產品。”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覺得標註“不含防腐劑”的食品讓他們更放心。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沒有標註“不含防腐劑”的產品不一定就含有防腐劑,而標註“不含防腐劑”的產品也未必健康。她具體解釋道,有些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完全不需要添加防腐劑。比如方便面經過油炸並幹燥後,能被腐敗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已經不復存在,即使不加防腐劑也不會腐敗;罐頭食品經滅菌後立即裝入無菌密封包裝,罐內細菌已被殺死,也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也就是說極幹和高溫滅菌的食物中往往不含防腐劑。因此,上述產品包裝上標註的“不含防腐劑”如同“廢話廣告”,並不代表廠傢的技術有多先進,隻是利用消費者不瞭解加工過程和追求健康的心理來促銷產品。“方便面和罐頭食品中不用含防腐劑,現在是,以前也是。”范志紅強調說。但經人工加工處理之後,水分含量不夠低,需要較長時間常溫下保存的加工食品,卻有使用防腐劑的可能性,比如醬油、醋、醬類、醬醃菜、果凍,以及某些糕點、濕面等,都可能添加防腐劑。
記者在閱讀食品標簽時發現,很多標註不含防腐劑的產品其鹽或糖含量往往比同類產品高很多。對此,范志紅解釋說,有些標註“不含防腐劑”的食品是通過添加大量的鹽和糖來實現保存的,對人體的危害可能會超過合法添加的防腐劑。鹽和糖是天然防腐劑,能抑制細菌,要想達到防腐的效果,往往達到咸得有點難受或甜得有點“齁”的程度。但鹽吃多瞭會誘發高血壓風險,而攝取過量的糖則易導致肥胖,誘發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
防腐劑其實“功大於過”
據記者調查,防腐劑普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然而不少消費者認為含防腐劑就等於危害健康,事實是這樣嗎?范志紅告訴記者,防腐劑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不讓細菌和黴菌在食品中產生毒素,或是大量繁殖引起疾病。從這一點上來說,它們是功大於過的。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徐學明教授指出,現在使用較多的防腐劑主要為苯甲酸鈉、山梨酸鉀、脫氫乙酸鈉、乳酸鏈球菌素等。苯甲酸鈉毒性非常低,經多年使用,並未發現在規定數量下添加會對人造成危害。醬菜、果醬、調味品和飲料中往往加入山梨酸鉀,這種防腐劑也是無毒無害的,可以被人體代謝掉。因此,總的來說,國傢批準使用的防腐劑都是安全的。
防腐劑的真正危險在於兩方面:一是某些企業或個人用國傢不許可的物質來給食品防腐,比如用甲醛來給水產品防腐,這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二是食品企業管理水平低或不遵守國傢規定,超標超范圍使用防腐劑,也會給消費者健康帶來威脅。
怎樣遠離防腐劑
如果想盡可能少地攝入防腐劑,該怎麼辦呢?范志紅告訴大傢,有些食品可以不必擔心防腐劑。一是非常幹燥的食品,幹到一定程度,微生物無法生長,如豆類、堅果、糧食、掛面、奶粉、魚幹、腐竹等食品,都可以不加防腐劑而在室溫下長期保存;二是冷凍保存的食品,比如各種速凍食品,微生物難以在低溫環境下繁殖,此類產品不用添加防腐劑。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在傢做飯做菜,吃新鮮的果蔬,不依賴外購的加工食品。這樣不僅無需接觸太多防腐劑,連香精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劑也不必經常“親密接觸”瞭。
Orignal From: 不含防腐劑未必都健康